1.慢摇吧
90年代末期,在国内经济发达等地,一些白领人士渐渐地不再喜欢到那些过于喧闹的迪吧,而在过于清静的传统酒吧又不能大胆发泄工作中的压抑。精明的经营者开始改变了经营模式,于是,介于迪吧与传统酒吧的慢摇吧便应运而生,并迅速风靡全国,成了目前最时尚的娱乐方式之一。慢摇标志着以舞曲为基础的早期流行音乐的开始。慢摇吧是在那些不放任何的音乐除了舞曲的酒吧,discotheque(有译作:的士够格)后命名的。
娱乐业洗牌后 中国酒吧的生存模式
慢摇吧视听(灯光音响)风格方面,灯光效果以LED,光纤等为背景基础光,电脑灯、换色灯、及部份电脑效果灯为主光,色彩鲜而不耀,华丽而不夸张,配合慢摇音乐风格节奏同步设定。慢摇吧的音响对声音重现要求高,而且有独特的风格,以满足消费群体的听觉特性。 高中低频段层次清晰分明,扩声均匀,中高不刺,温暖柔和。低频富有弹性和丰满度,沉且力度适中。
2.演艺吧
演艺吧从酒吧发展而成,最大特点是中间有一个舞台,四下是成桌的客人,歌舞表演轮番上场,其间主持人插科打诨。演艺吧不同于单纯的酒吧,也有别于歌剧院,更像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歌舞厅。
很多演艺吧打着演艺吧的牌子,其实做的也只不过是花场的事。也有很多大型的演艺吧设计,但都成了剧院模式,跟「bar」这个字完全粘不上边。老一辈进梨园是为了听专业的戏曲,现一辈到演艺吧是为了看看女人走光、听听黄色笑话。
当中也有搞纯演艺酒吧的,大多数老板因为自已是玩音乐的,但又完全不懂酒吧经营之道,更不懂服务之道,所以赚的钱很少。在这类酒吧里常见很多音乐骄子,耐何没钱没权只有站在那小小的舞台喷洒一口热血。但如果能够掌握好自已的音乐特色与消费者的心里需求,音乐艺术与服务理念很好的容合,这类酒吧应该便是寿命最长、也最能转钱的酒吧,只可惜挂羊头卖羊肉的太少。
3.清吧
清吧就是以轻音乐为主、比较安静、没有DISCO或者热舞女郎的那种酒吧。适合谈天说地、朋友沟通感情、喝喝东西聊聊天的。相反的说法有很多,如热吧、闹吧等。清吧要的是良好的服务理念,以诚待客的经营造就品牌,“清吧投资的成功,对现场格局的要求至关重要”。
因清吧的经营特点,酒吧的设计也有自身的特色。除了灯光相对柔和温暖以外,与闹吧的纸醉金迷相比,酒吧吧台、门厅、散台的设计也会相对优雅。
4.立式酒吧
立式酒吧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酒吧,即客人不需服务人员服务,一般自已直接到吧台上喝饮料.”立式”并非指宾客必须站立饮酒,也不是指调酒师或服务员站立服务而言,它只是一种传统习惯称呼。
在这种酒吧里,有相当一部分客人是坐在吧台前的高脚椅上饮酒,而调酒师则站在吧台里边,面对宾客进行操作.因调酒师始始终处在与宾客直接接触中,所以也要求调酒师始终保持整洁的仪表,谦和有礼的态度,当然还必须掌握熟练的调酒技术来吸引客人。
5.现在又出现了所谓的678
678和苏荷同在广西南宁发家,总店甚至曾驻扎在一幢楼,是楼上楼下的关系,又同样以连锁的模式在全国急速扩张。连锁夜店的标签就是,统一的装修风格,统一的音乐路线,总公司输出管理,运用整个品牌的影响力,在不同的城市迅速站稳脚跟。他们打着的口号是“中国第三代酒吧”。
娱乐业洗牌后 中国酒吧的生存模式
既然把自己定义为第三代,那所谓的第一代酒吧,应该是SOS和G+之类的电音俱乐部,电子舞曲是主打;第二代则是88和爵色之类,演艺+音乐的模式。而678当然是另一种代表,他们想吸引的是一批更有消费能力的人。甚至为了迎合年龄段,推出一些中年人较能感同身受的主题派对。比如,喇叭裤、蛤蟆镜之类。从主推的酒水上,他们选择了更高端的皇家礼炮,而不是夜店通行的轩尼诗、芝华士等。
中国酒吧就这样一直发展了多年,它们还能活多少时间谁也不清楚,因为酒吧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