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当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能令所有夕阳行业起死回生。但它的问题也没那么大,只是一些人将“互联网+”当作了“+互联网”而已,即只是在传统行业中添上互联网这一工具。比如,一些知名的传统零售企业,跟风开了网上商城,但经营乏善可陈,原因也不在于产品不佳或品牌不好,而是这些企业只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新渠道,视若分店,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显然,这不是否认“互联网+”的理由。
“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我们不能头脑发热,也无需“泼冷水”。这个领域存在浮躁,如过度营销、任意抄袭、盲目跟风等。然而,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绝非明智之举。“互联网+”还是发展中的新生事物,过早地一棒子打死显然过于苛刻。
跟帖时,请让理智占领最高点
在网上浏览新闻时,大家常常会留意一下网民的评论跟帖,一来看看新闻有多火;二来读读新闻背后的“民意”。不过有时候,评论跟帖中,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甚至恶意的言论掺杂其中,犹如网络舆论中的“杂草”。
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要靠大家共同维护,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理性发声。怎样的表现是理性的?就是发表观点时切忌脑子一热,言辞过激、甚至恶语谩骂,或者胡乱揣测、传播谣言;对他人的言论表现出理解、宽容和尊重,有不同看法可以据理力争,而不要人身攻击。
然而现实中,一些网民急于表达观点,网友间的争论演变成了具有人身攻击性质的骂战。在与感性的对决中,理性败下阵来;在与理智的争夺中,冲动占领了最高点。愤怒决堤时,鼠标和键盘跑过了理智。理智,似乎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到实际的网络行为中,我们需要划定红线、框定边界,在每一次发声前冷静地想一想,让理智占领最高点。
理性上网,是正己也是正人,是为己更是为人。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不良言论,就会为大家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就会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空间;如果每个人都能“阳光跟帖”,互联网就会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正如《“阳光跟帖”行动倡议书》提到的:“你若光明,网络便不黑暗。你带来清风,周围就不会停留灰霾。”(来源:新华网)
本末倒置的“朋友圈”拉票
继集赞、晒娃、卖土特产之后,近来,很多网友又被微信“朋友圈”的各种“求投票”袭击到了,包括“最萌宝宝”“人气之星”“才艺之星”等各种投票活动充斥着“朋友圈”,令人应接不暇,甚至被“道德绑架”。
面对亲朋好友的拉票,有网友选择投票,但每天四五个拉票活动,还要不断关注新的公众号,确实让人厌烦。也有网友选择不投,但又担心亲戚或朋友有想法,左右为难。与以往的短信投票相比,微信投票的成本更低、操作也更简便。商家借助微信平台展现自身形象和价值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头了,就可能从一个原本相对私人的空间渐渐变成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舞台。面对竞争,很多家长对结果过于看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在“朋友圈”拉票,“微信拉票圈”逐渐成了拼人脉的竞技场,人脉广、社会资源丰富的人就能够拿到更多的投票,而社会资源匮乏的人,就算孩子再优秀,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帮孩子多拉几票,有的家长除了要“朋友圈”的人投票、转发之外,甚至还给每个投票的人发额度不等的“红包”。最后,评选出来的冠军可能与孩子的自身实力没有关系,而是靠拼财力产生的,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让孩子参加比赛并没有错,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优胜选手也很正常,但如果只是通过拼人脉、拼资源来选出冠军,不仅有损社会公平,让“朋友圈”变了味,更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