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地区为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展开了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调整中,为了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的问题,教育部门规定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农村教学点的设置是解决当前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下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要补充。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城镇中小学教学条件越来越完善的同时,农村教学点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其中,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师资源、师资水平等与城市里的中心学校相比,存在的差距可以毫不夸张地用“数字鸿沟”来形容。例如,农村教学点的教师年龄老化、学历低、知识结构陈旧的问题,以及教师资源紧缺,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无法开足开齐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更导致了教育不公平——教学点的学生无法与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同质量的教育,这让农村的孩子首先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来满足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的需求,填补这个“数字鸿沟”?华平在线教育系统在安徽的试点,为我们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农村娃”的在线音乐盛宴
2013年10月25日上午,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梅冲小学的课堂上,14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本校教师李荣春的带领下,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并迅速坐成半圆形,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开始张望安装在黑板前的46寸显示屏,这时一位身穿宝蓝色上衣的短发女老师出现在屏幕上,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同学们好,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请大家仔细听,它是谁?”屏幕里传来欢快的钢琴伴奏声,孩子们立即安静下来,侧耳倾听。
音乐停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老师我知道,是小鸡。”
“老师我知道,是大公鸡。”
“老师我知道,是老母鸡。”整个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向“电视里”的老师提供答案。
“好,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这节音乐课要教大家一首新儿歌《小鸡的一家》,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接着屏幕上出现了大公鸡、母鸡和小鸡的卡通画面。
这就是华平在线教育系统在安徽试点应用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线课堂”。“电视”里的音乐老师是繁昌县实验小学市级骨干教师金明,此时她正在距离孙村镇15公里外的县城实验小学给孩子们上课。她的面前有一台显示屏,通过显示屏能清楚地看到梅冲教学点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黑板上是一个“班班通”投影,这节课的所有教案都可以通过她手中的电子笔点击呈现。虽然相距甚远,但通过摄像机和显示屏,金老师完全能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并能一一叫出孩子们的名字,及时为孩子们纠正音准。
一首歌学完,金老师提示李荣春老师拿出“神秘武器”——每人两双筷子,孩子们跟随金老师的钢琴伴奏,手上有节奏地敲击着筷子,脚下还不停地跺着地板,“电视”内外,合奏了一曲“小鸡的一家。”
看孩子们意犹未尽,在李老师的帮助下,金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了角色饰演游戏。贴着老母鸡卡通贴画的同学,“咯咯”的找窝下蛋;贴着大公鸡的孩子,“喔喔”的报晓打鸣;贴着小鸡的孩子,“唧唧”的跟在老母鸡后边找虫子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教室里汇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在线课堂”,彻底改变农村教育困境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孩子们还没上过一次音乐课,嘴里哼的多是跑调的从电视上学来的大人唱的流行歌曲。“学校没有音乐老师,也没开过音乐课,更不要谈音乐器材了,平时最多就是给孩子们放放光盘。”据了解,此前,整个教学点只有3名教师,由体育老师兼职教音乐,但孩子们连基本的音阶都唱不准。而现在,孩子们可以在市级骨干教师金明的课上学习发声、演唱和表演,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专业的音乐教育。
“在线课堂”取得的良好效果,也解决了很多农村家长长期纠结的一个问题:此前由于农村教学点教学质量不高,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县城或中心校就学,但又舍不得送出去,或因为经济、交通等原因暂时没送出去。远程在线教育项目实施后,有很多家长明确表示,不准备给孩子转学了。
教学点是我国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往往地理位置偏僻,师资力量薄弱,国家规定课程开不齐现象比较普遍。繁昌县各教学点利用华平在线教育系统,不仅开出了音乐课,还开出了美术课、英语课等之前因为师资紧缺而无法开足开齐的课程。目前,整个繁昌县17个教学点的500名学生都已经享受到了“在线课堂”的教学。
然而,繁昌县的例子只是“在线课堂”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据了解,华平在线教育系统已在芜湖市南陵县7个主讲教室、30个接收教室,在铜陵市2个主讲教室、4个接收教室,繁昌县10个主讲教室和17个接收教室成功试点应用。以在线课堂模式,在安徽省共计建设19个中心校和51个教学点,并在2013年9月份开始投入常态化教学使用。
据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介绍,目前安徽省共有教学点4600多个,学生10万人。安徽已停止撤并农村教学点,代之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步传送。而“在线课堂”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节约的教育经费也令人颇为吃惊。据测算,以“一拖二”模式建设“在线课堂”5年的总成本不到18万元,而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两个教学点至少需要配6名教师,按每位4万元工资计算,5年需要120万元。
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2012年9月,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把农村和边远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学生的"数字差距"。特别要为全国几万个教学点配备视频接收播放设备和优质资源,逐步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并以县为单位逐步开设同步课堂。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2012年11月,教育部与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随后,教育部将安徽省列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省级试点省份。安徽也由此成为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之一。作为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省份,安徽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首要选择,以“在线课堂”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聚焦教学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在线课堂”的试点首先在安徽省的繁昌县、南陵县和铜陵市进行。华平在线教育系统以其操作简单、视音频效果质量高、性能稳定、设计符合各学科特点及教育行业特点等优势,成为“在线课堂”的载体。试点成功后,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立刻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教育界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呼之欲出。2013年5月,在线教育在安徽试点成功;2013年7月,教育部科技司王延觉司长前往繁昌小学视察在线课堂;2013年8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赴安徽省调研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观摩了在线课堂繁昌县实验点教学展示、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展示;2013年10月,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9家媒体组成的中央媒体团,深入采访安徽省“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试点项目;2014年1月,教育部基教二司刘振亚司长去南陵视察;2014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在繁昌县召开在线课堂第一批实验县(区)经验交流研讨会;2014年5月,湖北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国家教育信息化省级试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应邀出席……
华平在线教育系统在安徽试点成功,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经验借鉴。一场由区县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教育信息化之路由此展开。或许我们将迎来历史上基础教育最好的发展时期,而长期存在的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或许也将得到根本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