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朋友圈发现一个现象,大家晒逼格的习惯已经悄悄发生转变:各种演唱会的视频刷屏开始逐渐超过看电影晒票根,这说明了,电影已经变成了大众化娱乐,而演出、演唱会开始成为新的娱乐需求。
显而易见,文化产业已经步入了黄金十年,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了文化建设的精品化方向,这让演出这一精品化市场迎来了更广袤的发展空间。据数据,国内演出市场收入规模已由2013年的436.4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75.43亿元,实现年均增长率8.93%,成为继电影、体育之后,国民经济增长的又一价值洼地。
高增长反映了民众消费的高需求,但作为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增长的背后,仍有许多现象值得关注与反思。
潜力与忧患并存的演出市场
首先,票源紧张。一票难求,是中国演出市场的第一个大问题,已经持续多年。2016年,找我要张学友演唱会门票、周杰伦演唱会门票的朋友甚多,甚至还有朋友托我弄张李宇春演唱会的门票。
中国人口多,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有限,这是票源紧张的客观原因。用一句通俗的话,就是文化演出市场的头部IP供给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黄牛们的各种炒作,加剧了这一矛盾。
其次,价格整体偏高。与电影这样的大众消费品相比,演出的消费市场更偏向精英群体、粉丝群体,在中国,受制于市场与国情,演出票的价格也相对偏高,寻常百姓掏出钱包前总要认真掂量一下票价是否值当。我去悉尼歌剧院参观时,本以为如此知名的剧院演出价格至少也得500澳币,可问了剧院人员才知道,大部分演出票价不过是20到50澳币,也就是吃一顿中餐的价格。剧院像市场一样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好几队老师带着学生来看演出的情形。这种平民价格,以及对观众从小的熏陶,对于一个民族的艺术素养的形成十分关键。
其三,市场供应力不足。还是因为演出的相对高端,让市场增长点主要来自一线城市,而在三四线市场却呈现出整体供应不足的现象。于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大城市繁荣,小地方萧条”。在不少地区,演出场地的空置率奇高无比,就像是开了豪华饭店却请不来厨师。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目前全国在演场馆大约为2255个,专业剧场大约有1000个。在所有演出场馆中,剧场闲置率达到27%;72%的专业剧场年演出场次不足30场;仅9个城市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在55场以上。京津沪以外城市的剧场境况不乐观,二三线城市演出活跃率尤其低,年演出场次不足30场的占近70%。
国际经验是,年300场次的演出量,以及不低于70%的上座率,才可以让一座剧场正常运营并发挥文化影响力,但在中国,平均下来还远没达到这个成熟度。
另外,购票渠道不畅。我这几年看了不少舞台剧,但票基本是送的,我自己没有什么渠道获取这些信息。总感觉不像买张电影票,有多家票务平台或者绑定院线会员体系,这样互联网化的体验更简单快捷。
可见,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传统演出行业的革新还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代表先进生产力与连接力的互联网力量如能入局演出行业,实现秒速互通互联,对于这处于下一个风口的产业而言,则堪称里程碑的意义。谁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留给人们太多的想象空间。
惊喜的是,格瓦拉生活在试图通过努力来为这个市场带来一些变化。
第一个吃螃蟹的格瓦拉生活
近日,格瓦拉生活正式宣布品牌升级,在原有电影业务基础上大力加码演出。作为最早一批崛起的票务平台,格瓦拉生活一直走得都是精品文艺路线,以上海为重要领地辐射华东华南,在经历与微影时代的合并重组之后,开始发挥自身优势差异化运营。
面对潜能巨大的演出大市场,格瓦拉生活显然是颇为用心。2016年年底不仅一口气公布了一系列2017年演出类、展剧类重点合作项目,还宣布了与国内一流LiveHouse场馆——糖果TANGO的合作消息,既有内容,又有实现场景,可以看出格瓦拉生活2017年的业务布局针对的恰恰是如何改善目前演出市场现状。
加速供给侧,拓展市场空间。结合格瓦拉生活的战略布局,为解决市场供应力不足,其从投资上游、孵化IP、打造引进合作各类演出项目和产品、拓展和占据消费场景等多方位加快供给侧改革。
在上游端,格瓦拉生活的合作项目繁多。比如,将于明年与21世纪院线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带着超过100场演出,走进全国20多个城市,100多所高校,为艺人、作品及合作伙伴,提供直接触达校园的宣传通路;比如,联合十三月文化公司成立新的合资公司,通力发掘、签约一系列有潜力的民谣歌手,为艺人唱片、优质巡演提供全方位的运营策略,共同投资培育10个民谣音乐人,推出10张创作专辑,打造10个音乐IP;比如,连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项目:熊本宣传展、“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与七幕人生公司合作引进的百老汇经典《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全国巡演、音乐剧《推拿》等等。而在下游整合上,格瓦拉生活还将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深度合作,连接演出行业上下游产业,充分调动线上渠道资源,联手布局线下演出。
通过以上举措,格瓦拉生活解决了几大实际问题,首先,通过走进多个城市,成功实现了渠道下沉,促进了二级以下市场的繁荣,让更多闲置的场地发挥价值;其次,通过琳琅满目的演出项目,最大化扩展上游市场,从而让供需实现平衡;而内容丰富了,选择更多元了,这也间接解决了票源紧张的问题。
完善需求侧,发挥互联网力量。前面提过,演出购票渠道相对传统,缺少互联网力量的加持与优化,而互联网平台出身的格瓦拉生活,替行业解决了这一问题,为用户提供了线上多元化的购票方式,除格瓦拉生活APP外,依托腾讯资源优势,通过微信钱包、QQ钱包两大入口与近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娱乐需求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手机里有微信和QQ,就可以实现快速购票,十分方便。
打开APP可以看到,格瓦拉生活所连接的演出内容很多,其在一级页面上人性化地对演出类型进行了细分,包括演唱会、话剧音乐剧、儿童亲子、音乐会、展览活动,让用户在选择上更加一目了然;此外还有各类演出周边并与电影、赛事等项目打通,初步实现了“一站式”城市娱乐消费体验。
凭借自身的互联网优势,格瓦拉生活在抑制黄牛炒票这一问题上也起到了正向作用,互联网票务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透明,在热门项目如“BIGBANG”演唱会抢票期间,还启用了“防黄牛”抢票系统,让真正的歌迷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演出;格瓦拉生活还逐步在检票环节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用刷脸替代了纸质票,不仅让观众的入场流程变得快速简单,还能够有效预防囤票、倒票或者假票等问题。
对于此次品牌升级,微影时代副总裁、微格时代总经理余琪女士也阐释了全新的格瓦拉生活的品牌定位和愿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无比激烈且残酷,尽管在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的同时,还要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格瓦拉生活还是会不断地‘打怪升级’,把更丰富的艺术娱乐内容以一种便捷、高效、精准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迎着黄金十年的风口,演出产业正在大跃进。其实,市场已经在那里,用户也已经在那里,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破局,打破固有模式,开创一个互联网+演出新模型,另外一个关键还在于,该出手时快出手,做行业的先行者。显然,格瓦拉生活已经出发。